跳至主要内容

打造团队精神的法宝:在线团队如何进行远程协作


能成为高效率团队中的一员将是你一生中最有意义的职业经历之一。与一个团队一起工作,意味着你能从中获取很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伟大的合作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领导力、互相信任、团队精神、互相妥协和一个统一的目标。
  不幸的是,如果你不得不远程合作,而且仅仅是通过 Internet 进行常见的联系,相互间的合作并不会变得更容易。科技可以在混乱中导航,但只有紧急情况中的历练才有可能使一个灵活高效的团队更加完美。让我们看看你能做什么来充分利用它。

  了解你的团队

  在合作一刚开始,你应当了解你的团队。即是你认为你已经了解他们了,按照以下列出的几点再仔细检查一次,确保没有遗漏:
  • 他们的配置是什么?例如他们用的是什么硬件?什么操作系统?什么工具?
  • 他们的网络联系有多紧密?
  • 他们即将在其中工作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办公室?咖啡店?还是在家里与孩子们一起?
  • 他们首选工作时间是什么时候?
  • 为什么他们要到这个团队里来?是什么激励了他们?
  • 对于手头上的项目,他们认为的个人强项和最喜欢的任务是什么?
  • 他们不愿意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或责任?
  • 对于你即将工作在其中的工作氛围中,有什么是容易让他们产生抱怨的?
  你可以利用邮件或调查工具收集初始的数据,同时在那些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你的计划。理想情况下,你可以通过在线小组讨论的形式继续收集信息,那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相互认识他人。为了确保在线讨论期间能有良好的收效,从你最初的调查开始考虑设置问题,例如从工作时间(时区)、工作环境、首选工具等收集信息。
 如果你的团队是技术挑战型,尝试着通过 Skype 保持相互间联系。你甚至能在他们的对话中找到某人。如果你有一个 Skype Premium 账号,你将能够和至少两个人同时进行视频对话。有着这么一个技术狂热型团队,你将能在更加先进的在线环境中应付自如,如 Google Hangouts、AnyMeeting 或者 Adobe Connect,在这些环境中你同时也能进行屏幕共享和文档协作。
  了解你的团队成员将有助于你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组织你的队伍。相互了解是建立团队精神、强化工作规范、增加工作进程中主动沟通协调的关键步骤。

  设立共同的和个人的目标

  不论你如何进行合作,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是我们生活中所作一切事情的动力来源,同时它能够使我们共克难关相互沟通协调。你的队友应当明确的知道什么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便于管理的步骤和子目标。可视化的进度管理使得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够清楚他们为团队成功贡献了多少。当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们贡献了关键部分团队整体将会达到最佳状态——当然,他们确实做足了贡献。
 理想情况下,最终的项目方案计划应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能通过许多工具完成,包括邮件、在线会议、在线文档或者一个愿景板的合作编辑。

  选择你的武器

  你不能只是单纯的开始共同工作,你首先应建立基础。如果你此前有按照上文提示的步骤完成信息收集,那么这个基础就已经建立好了。这里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重要步骤:决定每个人应使用的工具。
  到目前,每个人都应当相互了解对方并明确这个项目的目标和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在实现这一点的过程中,你应当同你的队伍一起测试一些工具。理想情况下,你现在应当明确哪些工具是可以用的。
 注意,你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工具并不重要。可用的工具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很完美。更重要的是,你的队伍正在使用的工具是否能让每位成员都感到方便舒适。换句话说,所选用的工具必须被整个团队成员一致同意。
  如果某人对某一特定工具有强烈的偏好,但是你或者其他团队成员对这个工具并不熟悉,你可以允许他们对其进行入门。如果整个团队同意使用它,那么安排它的推荐人负责把它调试好,帮助其他成员开始使用它,并保持其组织性。
  这里有些你应当为你的在线合作方式考虑的工具分类:
  • 异步通信,如邮件、讨论组、论坛
  • 实时通信,如会议电话、音频/视频聊天、在线研讨会
  • 文档共享,如云存储
  • 实时协作工具,如协同写作
  • 项目管理(如下)
  对于每种分类,你需要定义各自的责任和讨论约定。例如,你如何命名文档?你如何组织它们?和谁将负责文档?尽早明确这些东西将能明显减少项目进程中的困难。

  保持你的团队组织有序

  当你在领导一个团队时,你必须设立目标,分配任务,设立时间限,发送提醒,鼓励、支持和表扬你的同时。这叫做项目管理。你越了解你的团队成员和他们的技能,保持团队组织有序越容易(见上图)。
  你会发现线上有很多项目管理工具,但是基于你的项目和项目伙伴,你也许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东西。有事,一个合作列表工具就足够了。如果你的队伍需要一个更全面的项目管理工具,我非常推荐 Trello。然而,如果你的伙伴们喜欢微管理、复杂特性和对某个接口的厌恶,你将需要 Basecamp——它完全合适也毫无乐趣。
  记住一点,工具并不能为你完成一切。承担你的责任,保持你的团队组织有序,保证一切都持续进行都依赖于你的努力。科技仅仅是使这些变得更简单。
  你喜欢的在线协作工具是什么?哪些分类和工具使你在过去品尝到了失败?
  翻译: 极客范 a
  译文链接: http://www.geekfan.net/7890/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小米3 谷歌地图无法定位的解决方法

  最近在刷机后,安装的谷歌地图无法wifi和移动网络定位,只能使用gps定位.   于是在尝试了几个方法之后,终于解决.在几个版本的miui上面都可以正常开启.    其实无法定位的原因在于没有同意谷歌的网络位置定位协议.     为了弹出这个同意协议的对话框,需要执行几个简单的步骤.    1.关闭锁屏密码,设置无密码    2.开启开发者选项    3.设置开机直接进入桌面    4.打开谷歌地图,执行wifi或移动网络定位(依然无法定位)    5.重启手机    6.重启手机之后,打开谷歌地图,显示位置服务以及关闭,选择低耗电模式,就会弹出同一网络位置定位的协议,注意选择同意协议,然后关闭    7.回到谷歌地图就可以定位了,与之相关的位置报告等也都可以使用了  

戴爾發布全新 XPS 13/14/16 筆記本:酷睿 Ultra 處理器 + OLED 屏

戴尔今日发布新款XPS 16、XPS 14 和XPS 13 笔记本,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处理器,起价分别为1899.99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13604 元人民币)、1699.99 美元(当前约12172 元人民币)和1299.99美元(当前约9308 元人民币),今年1 季度上市。 据介绍,新款XPS 16 取代老款XPS 17,XPS 14 取代老款XPS 15,XPS 13 取代XPS 13 Plus 系列。 新款XPS 16 可选Ultra 9 18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显卡可选RTX 4070;屏幕为16.3 英寸OLED 面板,3840*24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9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三个雷电4、MicroSD 卡槽、3.5mm 耳机插槽等。 机身厚度18.7mm,重2.1-2.2kg,电池容量99.5Wh。 新款XPS 14 可选Ultra 7 16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显卡可选RTX 4050;屏幕为14.5 英寸OLED 面板,3200*20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12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三个雷电4、MicroSD 卡槽、3.5mm 耳机插槽等。 机身厚度18mm,重1.68-1.74kg,电池容量69.5Wh。 新款XPS 13 可选Ultra 7 16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屏幕为13.4 英寸OLED 面板,2800*18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6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两个雷电4。 机身厚度14.8-15.3mm,重1.17-1.19kg,电池容量55Wh。

lunar lake 会是一个拯救intel的产品吗

 距离intel 发布lunar lake 已经过去几天了,虽然正式的产品还有半个月才上市,但各路平台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产品线的多种评论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最近几年,一直强大的intel开始面临了许多的挑战,特别是在移动端失利的情况下,桌面版和服务器端受限于自身工艺路线的进展缓慢,在x86市场上面对老对手AMD 的Zen架构和新台积电工艺的组合攻势下,显得疲于应对。 苹果出走x86以后,在移动端打拼多年的高通也加入到了桌面处理器这个复杂的赛道上来,突然间原本只有intel 和amd 两位选手的市场,一下子变得更热闹了。特别是扛着AI PC的旗帜下,各路选手突然间都有了自己的优势。 苹果M系列处理器推出后,让人们见识到了Arm处理器,做为桌面产品也可以很强大,特别是低功耗,当然这价格也是不菲的,特别是苹果产品一直以来的价格水平,让大家觉得这价格更值了。高通在自研Arm 架构的情况下,也做出了非常不错的X Elit,性能、功耗都接近了x86的产品,这让intel愈发尴尬了,基于intel7 工艺的产品竟然毫无优势了。 lunar lake 应该是intel 现在能拿出的最佳的选择了,使用了台积电代工,并且重新设计了芯片的结构,和苹果M系列一样集成了内存,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将x86的功耗降低到新的水平。能耗看起来比骁龙X Elite稍微领先,但原生的X86架构,是不需要转译运行的,兼容性也大大的好于骁龙X。对于原本希望用骁龙X,来提升windows 平台的续航,AI 性能等目的,看起来已经优势不大了。这场竞赛看起来,还可以再进行一段时间,毕竟Windows On Arm 还是不如传统的windows的。后续intel的18A 工艺,新产品的综合性能,都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