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hyper-v的优势

Hyper-V管理程序随着最近RC1版本的推出终于要与大家见面了。微软公司也正在从工程运作的主模式向cross-the-i's和dot-the-t's(对细节一丝不苟之意)的模式转变。包括庞大的可支持操作系统名单的Hyper-V主体目前已经准备就绪,微软公司的用户可以满怀自信的将他们的测试虚拟机向试运行的管理程序上迁移了。

  不过微软Hyper-V主机和虚拟机的管理解决方案也就是Microsoft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08还需完善,目前还处于公共测试版阶段,Microsoft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08(微软系统中心虚拟机管理2008,缩写为MSCVMM)受到了Hyper-V管理程序内在局限性的限制,特别是Hyper-V目前还无法实现虚拟机的实时迁移。

  全面解析

  首先来看MSCVMM的优势所在:MSCVMM采用更为先进的全新用户界面来管理微软的各种虚拟化环境,包括Hyper-V管理程序和以前的虚拟服务器产品线。MSCVMM控制台能允许用户以有效的方法过滤信息来实现对常规任务的快速访问。

  诸如控制虚拟机和管理不同工作引擎等主要功能根据所执行的工作负载被分为不同的逻辑子群。每个逻辑子群都能提供丰富的过滤选项供用户使用,比如在特殊情况下添加主机或虚拟机等。这是一个简单的装置,但当它在管理一个大型虚拟化环境时却非常与众不同。

  MSCVMM库对存储虚拟机映像也非常有帮助。这意味着微软正在从工作组虚拟机向数据中心参与者转变,MSCVMM库通过不断发展的微软虚拟机基础架构轻松实现对虚拟机的分配和跟踪。

  从MSCVMM控制台简单选择中意的虚拟机然后分配到目标主机上去。MSCVMM库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能将虚拟机映像复制到相应的物理机上并在线展示。这一特性还能与全新的快速迁移特点(以网络为通道实现快照)相结合。MSCVMM成熟的库模式使Hyper-V升级变的更加容易。

  不利之处:不幸的是易于管理只是微软追赶VMware的特性之一。公司没有解决实时迁移的问题,VMware公司的VMotion能够在无宕机情况下实现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之间的无缝迁移。

  微软公司也曾经设想为Hyper-V增加这项功能,但Hyper-V之前预计要在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推出后半年内面世,为了让Hyper-V按照原定计划准时与公众见面,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尽管快速迁移特性(Quick Migration)能实现在系统运行状态下虚拟机在物理主机之间的迁移,但它仍然需要虚拟机在迁移过程中脱机,也并非要求高实用性的应用环境的首选。

  另外,Hyper-V管理程序能正式支持的Linux客户机操作系统仅限于NOVELL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0;所有其他的Linux操作系统都只能作为二等公民对待。其他的Linux操作系统虽然可以运行,但是只有Suse操作系统获得了微软的安装支持和升级许可来提高在Hyper-V管理程序上的集成(诸如客户机和主机操作系统之间鼠标和键盘的集成)和性能扩展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VMware公司的ESX服务器可以直接支持数十种Linux操作系统,并通过提供客户机操作系统集成组件(即VMware工具)来提升ESX平台上的系统性能和运行能力。当然,Hyper-V管理程序的目标市场是对Windows server的整合,因此大家都认为微软公司能很快解决来自VMware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威胁。

微软战略

  不过微软目前的市场战略也表明微软为与VMware争夺虚拟化领地所做着种种努力。战略之一就是将产品的研发定位于大众用户群的应用需要。举例来说,尽管微软的快速迁移(Quick Migration)无法达到VMotion无缝迁移的性能水平,但对于那些对高实用性没有过高要求的普通用户群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款产品具备了服务器整合所需的大部分功能和特性。

  将它的技术可靠性与性能良好的管理程序(Hyper-V)相结合,用户同样可以从容面对虚拟化的挑战。再加之颇有诱惑力的价格(微软公司为单机版解决方案Hyper-V的定价仅为28美元),足以让微软的此次虚拟化出击成为竞争对手不可小觑的威胁。

  微软公司的另外一项战略就是允许Hyper-V和VMware虚拟化产品都可以在MSCVMM管理环境中直接对VI3资产进行管理。通过与VirtualCenter的结合,MSCVMM管理员就可以使用本地VirtualCenter服务来管理包括VMotion在内的VMware的虚拟机。

  微软通过拥有与竞争对手技术成功结合的跟踪记录(竞争对手的技术在微软的环境下使用来实现跟踪)来达到最后取而代之的目的。微软在NOVELL NetWare和Unix上也采用的是类似的做法。显然,微软认为此次对拥有深厚技术资源的VMware公司这么做也能达到当初的效果。但有专家认为微软这次有些盲目自大了"以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以后不会在重演"。

  专家测试

  专家在运行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X64企业版(Hyper-V需要64位的运行环境)的戴尔PowerEdge 2950服务器上对Hyper-V RC1版本和MSCVMM 2008测试版进行了测试。

  激活Hyper-V只需点击Server Manager的复选框,通过虚拟网络管理选择所用的网络接口卡就能轻松完成。MSCVMM的安装则略有些麻烦,需要一个SQL Server 2005实例,.Net Framework 3.0和Active Directory(激活目录)。幸运的是,MSCMM自动提供了SQL Server 2005快速安装版的选项来解决SQL的问题。虽然.Net 3.0不是缺省激活项,但它和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是捆绑的,所以.Net版本的要求对于Server 2008的安装不成问题。

  最终结论

  总之微软公司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正在顺利发展为数据中心虚拟化竞争中的可行性选择,对于那些在Windows Server技术上重金投资并青睐有加的用户尤其重要。虽然它不像VI3那样久经市场考验,但Hyper-V与MSCVMM的结合也是长期以来以主机为平台的虚拟化服务器基础架构的巨大突破。

  问题是VMware现在会为此坐立不安吗?我不得不说是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没有那家公司显示出象微软那样历经数年几经尝试的耐心和勇气。Hyper-V以它目前的雏形,或许还不足以获取数据中心重量级的青睐。但对于多数用户而言,Hyper-V管理程序将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微软公司已经开始对VMware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威胁并积极筹备新一代产品以期最终在竞争中取代VMware在虚拟化领域里的霸主地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小米3 谷歌地图无法定位的解决方法

  最近在刷机后,安装的谷歌地图无法wifi和移动网络定位,只能使用gps定位.   于是在尝试了几个方法之后,终于解决.在几个版本的miui上面都可以正常开启.    其实无法定位的原因在于没有同意谷歌的网络位置定位协议.     为了弹出这个同意协议的对话框,需要执行几个简单的步骤.    1.关闭锁屏密码,设置无密码    2.开启开发者选项    3.设置开机直接进入桌面    4.打开谷歌地图,执行wifi或移动网络定位(依然无法定位)    5.重启手机    6.重启手机之后,打开谷歌地图,显示位置服务以及关闭,选择低耗电模式,就会弹出同一网络位置定位的协议,注意选择同意协议,然后关闭    7.回到谷歌地图就可以定位了,与之相关的位置报告等也都可以使用了  

戴爾發布全新 XPS 13/14/16 筆記本:酷睿 Ultra 處理器 + OLED 屏

戴尔今日发布新款XPS 16、XPS 14 和XPS 13 笔记本,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处理器,起价分别为1899.99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13604 元人民币)、1699.99 美元(当前约12172 元人民币)和1299.99美元(当前约9308 元人民币),今年1 季度上市。 据介绍,新款XPS 16 取代老款XPS 17,XPS 14 取代老款XPS 15,XPS 13 取代XPS 13 Plus 系列。 新款XPS 16 可选Ultra 9 18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显卡可选RTX 4070;屏幕为16.3 英寸OLED 面板,3840*24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9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三个雷电4、MicroSD 卡槽、3.5mm 耳机插槽等。 机身厚度18.7mm,重2.1-2.2kg,电池容量99.5Wh。 新款XPS 14 可选Ultra 7 16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显卡可选RTX 4050;屏幕为14.5 英寸OLED 面板,3200*20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12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三个雷电4、MicroSD 卡槽、3.5mm 耳机插槽等。 机身厚度18mm,重1.68-1.74kg,电池容量69.5Wh。 新款XPS 13 可选Ultra 7 165H、64GB 内存和4TB PCIe 4.0 SSD;屏幕为13.4 英寸OLED 面板,2800*1800 分辨率,支持触控,支持48-60Hz 可变刷新率。 接口包括两个雷电4。 机身厚度14.8-15.3mm,重1.17-1.19kg,电池容量55Wh。

lunar lake 会是一个拯救intel的产品吗

 距离intel 发布lunar lake 已经过去几天了,虽然正式的产品还有半个月才上市,但各路平台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产品线的多种评论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最近几年,一直强大的intel开始面临了许多的挑战,特别是在移动端失利的情况下,桌面版和服务器端受限于自身工艺路线的进展缓慢,在x86市场上面对老对手AMD 的Zen架构和新台积电工艺的组合攻势下,显得疲于应对。 苹果出走x86以后,在移动端打拼多年的高通也加入到了桌面处理器这个复杂的赛道上来,突然间原本只有intel 和amd 两位选手的市场,一下子变得更热闹了。特别是扛着AI PC的旗帜下,各路选手突然间都有了自己的优势。 苹果M系列处理器推出后,让人们见识到了Arm处理器,做为桌面产品也可以很强大,特别是低功耗,当然这价格也是不菲的,特别是苹果产品一直以来的价格水平,让大家觉得这价格更值了。高通在自研Arm 架构的情况下,也做出了非常不错的X Elit,性能、功耗都接近了x86的产品,这让intel愈发尴尬了,基于intel7 工艺的产品竟然毫无优势了。 lunar lake 应该是intel 现在能拿出的最佳的选择了,使用了台积电代工,并且重新设计了芯片的结构,和苹果M系列一样集成了内存,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将x86的功耗降低到新的水平。能耗看起来比骁龙X Elite稍微领先,但原生的X86架构,是不需要转译运行的,兼容性也大大的好于骁龙X。对于原本希望用骁龙X,来提升windows 平台的续航,AI 性能等目的,看起来已经优势不大了。这场竞赛看起来,还可以再进行一段时间,毕竟Windows On Arm 还是不如传统的windows的。后续intel的18A 工艺,新产品的综合性能,都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