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善用win11的多桌面环境,提高生产力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个人善用熟练的操作方式,应该就很好。win11,我已经用了几个月了,但是有一些小的bug,还是很人让人不爽,特别是在进行高速的多任务切换时,会卡住,这个和macos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目前也不是很明白,这个切换为什么会卡住。特别是当运行了vs2022和vs code 之后,在前端项目和后端项目切换的时候,进行就会双击任务栏没有反应,需要多次的点击才能唤醒窗口,有时候即便窗口已经被唤起,但是还无法点击操作。这个问题,我在win10的时代是没有遇到过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种方式:那就不用鼠标点击应用图标来切换程序,使用win+tab来切换,速度很快,打开即可操作应用窗口。          第二种,就是多桌面,win11支持创建多个桌面,将前端项目和后端项目分别放到不同的桌面上,这样在一个桌面环境里面,同时只有一个应用就可以避免快速切换多个应用无法唤醒的问题了。

将一加9换成氧Os

          双11,将一加8T,换成了9 12+256的配置,以旧换新补了1100的样子。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新观感,就是摄像模组的更新,8T的4个后置摄像头真的很丑,套上手机壳,感觉就是四个小眼睛。9的这个样子好多了,虽然还是有3个,单单排列要好看一点。          手机正面的话,从8开始的这几代都差不多,左上角的挖空屏,这个方案也极其的常见。当然这块屏幕有了120Hz刷新率,可能会好一点吧。因为我关心并不是这些东西,我看重的是一加可以很方便的更换成氧OS,后续升级也不影响。因为这几代手机,我都是用的氧OS,换手机的时候只需要登录Google账号,手机上应用和数据的备份,就可以自动迁移过来,包含wifi 密码,使用起来很方便。不过这次折腾15天的时间,才将预装的coloros 11,换成氧OS11,从今年开始一加原有的氢OS 停更了,合并到了oppo的coloros,当然本地化优化,coloros 更加的丰富和成熟一些,所以我也是希望花点时间去体验一下。自带的coloros11,我用了一个礼拜,然后手动的升级到了coloros 12(基于Android12),总的来说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12有了一些新的改变。不过呢有些功能,我无法正常使用,最麻烦的是短信,我将Google短信设置为默认短信后,就一直提示我风险,即便内置的短信,在处理验证码,通知类消息会自动格式化为卡片风格,我觉得还不错。还有就是备份,我一直使用的Google备份,在这个coloros 里面是无法支持的。虽然锁屏动画和音效好于氧os,我最终还是决定换回氧OS,比较接近于原生的系统,用起来比较顺手。         升级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在coloros 12里面,打开了开发者模式,就可以选择本地文件进行升级了。我下载了很老的氧OS印度版,好像是11.2.2.2,本地升级完成就可以了。后面很多内置的应用,通过Google play 进行了自动升级,我再手动安装了一些,使用体验又和之前一样了。          虽然很多人说骁龙888很热,但是现在冬天,我主观的感觉还是比骁龙865更快...

升级到了win11,最佳的windows 界面

          国庆回来,win11已经发布了好几天了,随即开始了升级工作,电脑是去年购置的,所以硬件条件都是满足的,只是还需要做一些升级前的准备。硬盘分区之前MBR格式,需要转换成GPT格式,我用了一个分区助手得软件,转换完成后,再将到bios 里面将secure boot 打开,顺利的启动到了win10。前置的条件都已经符合,下载了微软官方的升级助手,网速也还可以,大于半个小时,升级文件就下载完毕,之后开始了大于半个小时的升级安装工作。由于是升级操作,没有什么需要设置的内容,进入到桌面,就是新的win11 界面了。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还是挺好的,主要是界面上的改进,让Windows 更现代了一点,比较符合当前这个时代的审美了。应用商店,也更像一个真正的应用商店了。之前的布局排版真的是让人没有打开的兴趣。      最大的改进      对我来说,最大的改进还是多个桌面的引进,由于经常需要打开多个程序,快速的切换工作环境也是蛮重要的,之前觉得苹果的多个桌面挺不错的,这次win11 也终于有了这个功能,操作起来也更顺手了。    小组件也不错,之前可以在任务栏显示天气,现在要多点一下了。但是多个小组件可以快速查看关心的几个内容也是不错,我通常看看天气,体育和日历。

glasswire 导致win 10 蓝屏

 最近经常在使用win10 上面使用docker build 后蓝屏,最后使用windbg 工具查看了windows/minidump下面的文件发现居然是glasswire的驱动导致了蓝屏。卸载后正常。虽然glasswire 还是不错的网络工具,但这个蓝屏让人是无法接受的

Samsung Galaxy Buds Live 使用两个礼拜后的体验

       使用了两个礼拜的Buds live,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我主要是用在地铁通勤时使用,外界嘈杂声比较大。我最初期待的是主动降噪功能,能够缓解地铁的嘈杂,不过buds live的降噪功能,在地铁上,真的是聊胜于无。虽然这也和佩戴方式有着巨大的关系,这种非入耳,非包裹的佩戴方式,降噪的效果应该很一般。如果我描述它的降噪功能的话,大概可用降低房间内的一个比较静音的电风扇的噪声,经此而已吧。用来听音乐,视频其实都还算可用,经过akg 的调校,音质很准很,也很舒服。          如果我还要买一款降噪耳机,我可能会选择入耳式的,毕竟要获得足够好的降噪效果,佩戴方式很关键。

固态硬盘也出了一个天梯,大家别买错了

      经常看到很多固态硬盘的促销活动,有些价格真的是很便宜,具体到每一款就真的没有时间去详加细品,看到有人整理的这个图,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以免买错了。有些品牌和型号虽然价格低,但是不建议买,一个好一点盘,普通人其实可以用很久的,没必要冒着资料损失的风险去节省那一点点。  

远程使用NAS的最佳方式。

                          在我有了NAS之后,过去两年我使用了很多种方式来访问我家中的NAS,毕竟较大的存储空间,用来备份照片文件,用起来比较方便。例如,FRP,NGROK,蒲公英等等。虽然网络上有人免费的提供了一些服务,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大都不是很稳定,毕竟缺乏资金支持和定期运维。所以我都是选择付费使用,特别是现在网络支付很便捷,这些内网穿透的服务都还算很便宜。         内网穿透的服务其实大都没有网络的负载均衡,在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其实网速都会很慢,这个也是目前所有的简单NAT 服务最大的问题。不管是FRP,Ngrok,nps 等等都是如此。        蒲公英算是一个正规的服务,但是太贵了,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FRP 是我使用比较久的一种,配置还算很简单,路由器和NAS 都是支持的。          Ngrok应该和FRP差不多,类似的还有NPS。          后来我发现了Zerotier,构建了起了一个跨网络的私有网络,但是这东西在移动的宽带下不是很好用,使用UDP,应该是被QOS限流了,经常会断开,然后过一段时间才恢复连接。这个是免费的,能用但是不好用,当然付费也改变不了,这个应该是属于运营商的问题。          再后来,我发现了NKN,这个也是付费的,软件上面的付费显示是25元40G。实际上付费后有180G,而且可以跨月份使用,至少目前是这样的。这个我觉得最大的优势久速度了,基于区块链节点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可以把网络的上传带宽跑满,我在外面差不多可以获得10m/s 的速度,差不多就是百兆宽带了,比起很多的云盘还要快一些。但是NKN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安全优势,就是这个东西只能自己使用,不方便共享给其他的用户。其他的内网穿透服务,还是可以把资源共享给其他朋友。NKN更像是一...

入手了Samsung Galaxy Buds Live

     经过了很久的观望,终于入手了这款蓝牙耳机。主要还是夏天了,即便是坐地铁也无法继续戴着庞大且热的Sony头戴式耳机了。漫长的通行时间,还是真的需要一款带有降噪功能的蓝牙耳机。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这样的,主要还是个人感觉问题,两根毫无必要的象牙,感觉总是过不去。   经过几个小时的使用,Buds live戴起来很轻巧,耳朵完全没有负担,也很稳固,走起路来也不容掉落,我个人戴入耳式的耳机经常会掉出来,那种挤压感我也觉得很不舒服,所以看到这一款,就决定要买来试试。初步的体验来说,这是一款我比较满意的产品,其他方面要慢慢的再去感受了。  

机械硬盘大涨价了

       这真的不是一个假新闻或者笑话。上个月我买了3个8T企业级硬盘,京东的价格是1276,淘宝上非国行的版本是850。这两天我又准备买1个的时候,发现有点不对劲了,希捷的官网旗舰店也涨价了400而且缺货,其他渠道有货的价格到2720左右,甚至已经超过了同等容量的NAS 硬盘,连群晖的贴牌的NAS 硬盘,也才1800左右,突然这些之前看起来还很贵的硬盘,突然就超值了。又去亚马逊看了以下,貌似价格还算合理,个人用的话可以考虑,企业开不了发票还是买国行吧。         

2021元旦游西岭

尽管疫情还在延续,但是西岭还是人山人海,早上9点,我们开车到了景区,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目前上千辆应该是不会少。 在网上买好了票,开始排队进场,乘坐缆车。 一开始就是如此多的人,以至于当我拍到了缆车检票口的时候,回望后面的人群,我估计至少还要两个小时才能上山,而此时已经是11点多了。

20200203在家

    今天的天气不错,按照之前的放假安排,部分的公司已经开始上班了。我们的园区预计还要等7天才会开始上班。虽然疫情还没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还是要重新的运转起来,虽然会有诸多的麻烦和不便。     昨晚又来了一次比较强烈的地震,震中离住家这儿不远,所以感觉特别的明显。白天看到的消息,看起来没什么造成太大的具体损害,万幸吧。     明天去一趟公司,打开公司的服务器,先安排在家办公,让大家先进入到工作的状态,毕竟算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春节假期了,希望一切都慢慢的好转起来。这么长的闷宅,估计大多数人还是难受的,调整好心态,思维投入到那些我们需要去处理的工作中去。

20200131疫情在家

   今天是2020年1月的的最后一天,原定的开工日期,因为武汉肺炎的爆发,已经推迟到了2月3号。 我也很久没有写过日志了,今天觉得还是应该写点什么,到未来的日子留下些什么。这次的疫情,彻底将中华大地的很多的传统习俗彻底打破了。也许过些日子,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场难忘的记忆。      武汉被封城,其实整个中国都陷入了封锁中。大量的人都自我封闭在了家中,除了偶尔的出去采购食品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出门的事情。街上的门店大都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出门也只能是稍微的溜达一下。稍微大一点的公共场合都需要测量体温。由于处在春节假期,加上这早就有谣言的疫情,即便在成都这个城市里,物价也是很高,并且能买到的东西不多。也许经过了这些事情后,中国人的灾害预防意识,该有所加强了吧。该囤积的物资,还是要早做准备,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往往是难以买到的,毕竟这儿有几十亿人,消息往往也是不那么的透明。     过去的几天,我们在家,做饭,吃饭,看电视,睡觉,打扫卫生。每日重复着前一日的安排,关注着各方面得消息,期待着什么时候,可以基本上恢复正常。看起来还需要一些得时间,趁机再看一遍切尔诺贝利吧。      

没下雪的时候,去了西岭雪山

     今年的年假休得比较早,项目进行还算顺利。到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太繁重得事情了,索性就提前出去了一趟。      西岭离成都不远,我自己开车走到预定得花水湾差不多两个小时。随便吃了点午饭,安顿好了之后,我们去了这附近得一加温泉酒店,泡了个温泉。工作日来这儿得,多少老年旅游团。我们这样得年轻人很少。     这时花水湾中间得小河,这个季节水很少了,但是还是听到潺潺的水声。 第二天,我们去西岭雪山得滑雪场。正门上去,买门票,索道票。